华宇娱乐
早晨,当我带着儿子前往学校时,我们经过了楼下的幼儿园。在那里,我看到一个小男孩一边奔跑一边哭泣着喊叫:“我不想去幼儿园!我要回家!”
他的母亲和老师分别从两个方向接近他,张开双臂准备“捕捉”他,场景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滑稽又令人心疼。
这一幕既有趣又让人感到些许伤感。
对于孩子们来说,上幼儿园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,对父母而言,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
每当孩子泪眼汪汪拒绝进入幼儿园,每天重复着不想去的话语时,父母们往往容易被焦虑和怒气所困扰。
根据我个人的经历以及接触过的案例来看,孩子的入园状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。
如果你的孩子即将开始幼儿园生活,不妨对照一下这些类型。
类型1
平滑过渡:在家中和幼儿园之间无缝衔接
有些孩子在第一天就能非常顺利地适应幼儿园,不会哭泣也不会闹腾。他们会挥挥手,毫不迟疑地说再见,然后大步走入幼儿园。
父母站在原地,可能会感到惊讶:孩子真的不哭一下吗?
这些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的各项规则,无论是进餐、午睡、上课还是参与各种活动游戏,都能正常进行。
平静地开始每一天,快乐地结束每一天。
回到家后,这些孩子还会主动与父母分享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,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愉快的。
在他们身上似乎完全看不到分离焦虑的迹象。
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,那么真的要给你点个大大的赞。这说明你为孩子建立了非常充足的安全感,孩子既不担心分离,也不害怕新环境。
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,入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
类型2
艰难入园:即使入园后也会持续哭泣
有些孩子第一天入园就表现得非常困难,哭闹着不肯进去,甚至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仍旧哭泣不止,这种状况可能持续几周。
这类孩子的分离焦虑较为严重,家长也倍感压力,看到孩子痛哭流涕自然感到非常心疼。
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坚持的信念是:相信孩子最终能够适应幼儿园,只是需要更多时间而已。不要因为心疼孩子的眼泪而放弃送孩子去幼儿园。
接下来要做的是:
◆给孩子带上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小物件作为母爱的象徵。
例如在孩子身上贴一个贴纸,手腕上绑一个小手环,或口袋里放一块小手帕等,以帮助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。
◆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果断,告别后迅速离开,避免在门口依依不舍,反复纠缠。
◆接孩子放学时千万不要迟到,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。
◆回到家后,通过亲吻、拥抱、一起玩耍、阅读和亲密的睡眠陪伴来安抚孩子。
◆多问开放式问题,如“今天过得怎么样?”“有什么趣事想和我分享吗?”
◆减少询问“老师有没有表扬你?批评你了吗?有小朋友欺负你吗?”这类问题。
◆与教师保持沟通,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,次日继续坚定地送孩子上幼儿园。
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同时,提高陪伴的质量,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就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,顺利融入幼儿园生活。
但如果孩子的分离焦虑非常严重,我们就需要回顾一下养育行为,判断是否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方面存在问题。
类型3
入园前的抗拒,入园时的哭闹,入园后的正常活动
有些孩子一早醒来就会声明不去幼儿园,到了幼儿园门口又会哭闹一番。
但一旦进入幼儿园,他们就会立刻切换到快乐模式,吃喝玩乐不亦乐乎。
放学见到父母时又会变得不高兴,抱怨再也不想去幼儿园了。
对于这类孩子,我们其实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,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。
他们早上的抗拒和哭闹,不过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已。
尽管嘴上抱怨,但他们还是会去幼儿园,并且能够融入其中。
这就像我们每天虽然嘴上抱怨不想上班,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往工作地点前进一样。
我们需要做的是:
◆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抱怨,同时平静地回应孩子的感受,表明我们理解他的情绪。
◆继续帮助孩子穿衣、洗漱、整理书包、出门,推动日常活动的进行。
孩子需要的只是我们的耐心聆听。
不要一听到孩子说不想去幼儿园就紧张过度:那你想怎样?别人都去了,你为什么不去?
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不满,无需批评或说教,全面接纳孩子的所有负面情绪,过一段时间后,孩子自然会停止抱怨。
类型4
开局顺利,中途反抗
有些孩子在入园的前几天或者第一周都表现得非常高兴,但从第三四天或第二周开始出现哭闹的情况,反应稍显迟缓。
这类孩子通常好奇心较强,初期因为觉得幼儿园新奇有趣——有许多家里没有的玩具和不认识的同伴——而开心。
新鲜感暂时掩盖了分离焦虑。
等到新鲜感消退后,孩子才开始感受到焦虑并对去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。
因此,有时我们不能过于乐观。
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做的是:
◆及时与教师沟通,排查可能导致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,比如是否存在社交冲突等问题。
◆参照前面的建议,允许孩子表达不满,听取他们提出的种种不愿上幼儿园的理由,并通过亲吻、拥抱等方式用爱意帮助孩子缓解情绪。
◆次日依然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。
入园不仅是孩子与父母的首次分离,也是父母与孩子的首次分离。
虽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,但却是不可避免的情感成长过程。
当你和孩子步入中班时会意识到,即使是最初抗拒的孩子,也能逐步接受不再哭闹的那一天终将到来。
而当你和孩子一起到达大班时回首过去,你会明白再强烈的分离焦虑,在爱与耐心的滋养下都会慢慢消散。
那些成功克服分离焦虑的孩子仿佛瞬间长大了一般。